有些職人慢慢來,有些職人邊做邊說,但他們都把靈魂交給了作品。
不在於怎麼做,而是用心在做。
美味關係 Julie & Julia 的兩種職人節奏
我們最近看了《美味關係 Julie & Julia》這部電影。
一邊看,一邊默默感到共鳴。
這不只是一部關於料理的電影,而是一場關於創作與時代的對話。
電影裡的兩位女主角,剛好代表了我們心中對職人創作節奏的兩種樣貌。
她們的創作方式與價值觀看似相反,卻都讓人感到真誠。
Julia 型職人:安靜的完成,緩慢的堅持
他們花很長時間準備,重視細節、講究結構,
寧可默默試錯一百次,也不願過早公開還不夠理想的作品。
對他們來說,“準備好” 是一種責任,也是一種對創作本身的尊重。
我們遇過這樣的職人朋友:
他們總說「還沒有要曝光」,
或是「這版本我自己還不滿意,再給我一點時間。」
他們內心自有一把尺,不急著被看見,也不害怕被誤解。
那種安靜的堅持,總讓我們由衷敬佩。
Julie 型職人:邊做邊說,真誠不斷電
他們邊做邊說,創作過程像是一場生活紀錄。
也許不完美,但非常真誠。
他們相信分享、相信互動,也願意把還在試驗中的東西放到眼前說:「你覺得怎麼樣?」
這樣的職人同樣熱愛創作,只是用更開放、更當下的節奏與世界對話。
他們可能一邊拍作品、一邊寫想法;
也可能在創作中迷路、崩潰、再重來,然後笑著說:「我昨天做壞了,今天又試一次。」
節奏不同,但靈魂從不缺席
我們發現,Julia 型與 Julie 型這兩種職人,
其實就在我們日常選品、對話與合作中反覆出現。
他們節奏不同,習慣不同,
但有一點是相同的:
他們都一樣,把靈魂放進作品裡。
無論是 Julia 型還是 Julie 型,
真正重要的,從來都不是創作的速度、也不是分享的頻率,
而是
這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?
他們不是不在意被看見,
只是希望,當有人真的靠近時,
所看到的,是他們願意用時間與靈魂累積出來的樣子。
這讓我們有很深的領悟,
原來創作可以有很多種節奏,
靈魂,沒有標準流程。
這不就是人生嗎?